湾区文化沙龙 (BACCS)

关于我们

湾区文化沙龙是一个跨学科知识分享与公共讨论的论坛。沙龙依托讲座与圆桌对谈等活动为载体,旨在为北美华人提供一个理性对话与建立联结的平台,共同构建优质的公共文化生活。

2019

开篇致辞

湾区是一个有点特别的地方。这里算不上一个城市,或者说,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城市。没有一个庞大的中心,却孕育出很多了不起的成就。

湾区的华人也是一个有点特别的群体。我们几乎全是异乡人,大多年轻,是随着互联网崛起长大的一代,适应了在网上工作、在网上学习、在网上娱乐、在网上交流的生活。

最近些年,我们发现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信息流动越来越快,每个人能够获取的资讯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却似乎越来越深,同温层之间筑起坚固的壁垒。互联网看似连接起一座座孤岛,可是岛屿之间常常又见到难以逾越的鸿沟。

我们不觉得自己有能力打破这些壁垒,也不认为这些壁垒是造成很多问题的原因。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壁垒的产生,是很多现有复杂问题造成的一个结果。唯有充分的交流、倾听、理解,才能还原每一个立体的人,和每一个立体的思想。

我们希望在一个个美好的周末,大家能够从屏幕背后走出来,见一见面,握一握手,听一听对方的声音,看一看彼此的样貌。

湾区文化沙龙就是在这样的愿望下产生的。以纽约文化沙龙作为榜样,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对话、分享的平台,丰富思维,增长见识,结交朋友,尽可能地满足我们对这个世界不该磨灭的好奇心。

我们足够智慧吗?当然不是。如今,百科全书式的天才早已不复存在,一部《百科全书》数字化之后,也不过是几个 M 的数据。唯一生生不息的,是每个人头脑中的智慧、思想和创造力。

我们足够包容吗?或许也不算。我们接受多元的观点,却不欢迎极端主义思想,也排斥仇恨言论;我们拥抱不同学科,但拒绝伪科学,也鄙视虚假资讯。我们对“是非”有比较清晰的判断,希望在真的基础上,去追求善;在善的前提下,才追求美。

我们相信理性的力量。每一个理性人都是自由的歌者,不必是卓越的演唱家,聚在一起就可以成为美妙的音乐。

我们也相信文化的力量。追随从古老文明到现代学术的脉络,体味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的交融,博采众长,雅量高致。建立在通识基础上的共识,往往更加成熟和牢固。我们相信,唯有建构优质的公共文化,才能创造美好的公共生活。

借用汉娜·阿伦特的一个比喻,公共空间好比很多人围坐一张桌子,彼此联系,又相互分隔。人们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和分享,碰撞思维,相互启迪,探寻真理。

湾区文化沙龙就是希望创造这样一个圆桌。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湾区或许只是人生中的一站,但每一站都可以足够精彩。纵使人来客往,时易世变,我们希望湾区文化沙龙这张桌子,一直都在。

2020

湾区文化沙龙一周年 - 寻找孤独的群岛

如题,也如很多人一样,湾区文化沙龙走过了跌跌撞撞的一年,而且没有止步的打算。

去年夏天,湾区文化沙龙在几次饭局之后应运而生。在开篇辞中,我们希望沙龙至少能发挥一个基本功能,就是让思想不同的人见到彼此,减弱隔着屏幕的那层陌生感容易激发出的戾气。哪成想,后来最奢侈的,就是见面。

去年夏天,加州也有高温和山火,但不用戴口罩,没有席卷全球的瘟疫,也没有每天触目惊心直到近乎麻木的新增死亡人数。去年夏天,不用担心飞不出美国,也不用担心飞出之后回不来。

去年,我们聊下一个时代的信息交互平台,后来,我们聊怎样洗手。去年,我们聊怎样吃会更健康,后来,我们聊不去哪吃才能活下去。去年,我们聊华人绿卡排期是否会推迟,后来,我们担心 h1b 签证是否还有效……

过去一年,有句话特别流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可是我们发现,有些人却可能成为孤独的群岛,比如缺乏科学防疫资讯的那些人,每天担心警察暴力的那些人,失去基本保障和自由的那些人,还有看不到这些人的那些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有什么铜墙铁壁将你我阻隔,而是我们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互为孤独的群岛。想要连接更多群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主动远行。

像很多活动一样,沙龙活动也被迫从线下转到线上。

早在2月份,新冠疫情还没有引起美国社会普遍重视,来自大洋彼岸的我们早已忧心忡忡。于是我们以疫情为主题,和全美各地文化沙龙一起,开启了第一个系列活动。我们邀请了多位生物医药,医护及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一连做了七期,对流行病的历史、现实和预防进行全面科普。

同时我们邀请到了旅美青年艺术家李佳宝及策展人郑宏彬,从疫情系列谈起,对艺术介入社会的话题进行讨论。

步入6月,美国多地掀起反抗警察暴力的社会运动,我们又借此机会,邀请到几位研究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的朋友,与纽约文化沙龙一起策划了六期活动,讲析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矛盾问题。

最近,我们又完成了关于东亚艺术的第三个系列活动,从中国传统壁画出发,到绘画的流传演变,再到我们身处的旧金山的华人艺术。

在此,我们特别要对一年以来沙龙的各位主讲人道一声感谢,谢谢你们愿意无偿花费自己的时间精力,为沙龙这个平台贡献了一次次精彩的分享。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为沙龙运营做出贡献的各位志愿者们

我们也非常感谢为我们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友邻组织,包括但不限于:

纽约文化沙龙、波士顿文化沙龙、安娜堡文化沙龙、洛杉矶文化沙龙、西雅图文化沙龙、Matters.news、706青年空间、澎湃思想市场、澎湃私家历史、七点书影、C计划、愉园社、载歌在谷、斯坦福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南加州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圣何塞州大中国学生会、加州戴维斯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以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学生学者联合会。

我们仍然抱有初衷,希望尽可能地守住一张圆桌,创造知识、文化、思想的交流。尤其在当下,交流和对话看起来比一年前更加重要得多。

2021

湾区文化沙龙二周年

在各位的云陪伴下,湾区文化沙龙走过了第二年。

虽然疫情仍未结束,不过与一年前的彷徨不安相比,此时的我们对这场疫情有了更多确定性的认知,疫苗的加持也令人更心安一些。周遭的线下生活已经基本恢复正常,我们也希望沙龙能够早日回归线下,与你相遇。

过去一年,湾区文化沙龙在线举办了20多场活动,话题覆盖新冠疫苗的全面科普、美国政治、气候变化、科技伦理、数字货币、移民身份、女性权益,也包括声音、语言、播客等文化艺术话题,在全网各平台获得了广泛的反响和多家媒体的转载。

我们要特别感谢作客湾区文化沙龙的每位讲者,分享她/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我们也非常感谢沙龙的志愿者伙伴们,帮助沙龙以更有效、多样的方式传播。

我们还要感谢一年来的所有合作组织(排名不分先后):

纽约文化沙龙, 洛杉矶文化沙龙, 安娜堡文化沙龙, 西雅图文化沙龙, 波士顿文化沙龙, 香槟文化沙龙, Women Overseas她乡, 愉园社, 百人会, Montage 蒙太奇点播, 非鱼剧社, 载歌在谷, 硅谷脱口秀, 斯坦福学生学者联合会ACSSS, 华人咖啡俱乐部, UXREN北美

期待我们下一次并肩同行。

在湾区文化沙龙的第三个年头,我们依旧相信,多元、连结是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值得追求的方式。

我们将竭尽所能维护这张圆桌,为生活在湾区乃至更远的朋友提供一个小小的公共空间,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彼此支撑,分享并创造意义。

2023

支持多元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湾区文化沙龙致力于为北美华人搭建一个多元的文化交流平台。我们鼓励理性对话,促进社区联系,共同营造高质量的公共文化生活。

自2019创立以来,我们组织了涵盖广泛主题的讲座,从全面探讨流行病的历史、现实和预防,到深入分析种族矛盾等社会问题,再到地球科学、女性权益、以及科技伦理等重要议题。今年,我们将沙龙的地理边界进一步拓展。从东海岸大都会博物馆MET包嫒迪的文物修复工作,到澳洲马嘉兰教授对中国女性留学生留学西方的研究,再到剑桥大学中东研究学者对巴以冲突的洞察,每一期活动都是一次跨越距离建立桥梁的尝试。

与此同时,我们与湾区本地艺术家合作,孵化并支持一系列在地社区的艺术项目,合作成果包括在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作品以及在亚洲博物馆举办的表演,不仅收获了社区成员的热烈反响,也得到了本地主流媒体的报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还与旧金山非营利性独立影院Roxie正式建立了伙伴合作关系,除了给大家带来《霸王别姬》《椒麻堂会》等经典作品、万玛才旦和贾樟柯导演的系列放映, 还引进了《宇宙探索编辑部》,并组织了《灌篮高手》官方授权的北美唯一应援场。 未来两周,我们还会放映王兵导演的《青春》和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期待您的关注。湾区文化沙龙将放映所得收入重新投资于新的独立电影制作孵化,以实际行动支持电影艺术的多元与独立。

接下来这一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带来更多文化活动。您的支持将直接投入到我们的创作、策划和项目孵化中,为我们的公共生活增添更多色彩。我们相信当足够的种子被播撒下去,当足够的藤架被编织成网,我们终将收获一个繁茂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共同见证并支持湾区的艺术与文化发展。